风闻2015考研时间有可能提前,这相当于战争中调整作战计划,以本人之拙见,最后阶段还需要以下几点,供考生们参考:
一、阅读和抄写
最为古老的写作准备方法,一篇考研作文约二百字,分成三个段落之后,每个段落的长度大约为四行至六行。如匀速抄写的话,大约耗时二十分钟到三十分钟左右,不过这样的抄写效率低下,考生通常只记得抄过的单词,但是未必能够记得句子结构,更很难记得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时间长了就成了机械抄写,效果当然不会好。
但是如果将阅读和抄写的过程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抄写还有一些轶事。民国期间,我国的国学大师黎锦熙在湖南办报,当时帮助他誊写文稿的有三个人。第一个抄写员规规矩矩地抄写,错别字也照抄不误。第二个抄写员则先对文稿进行精读检查,抄写的过程中还将错别字和病句修改过来,后来这位抄写员写了一首歌词,经聂耳谱曲后成为《义勇军进行曲》,他就是田汉。第三个抄写员则又与前两个人不同,他只抄写和自己意见相符的文稿,对于和自己意见不同的文稿则随手删去,这个人后来成了共和国的缔造者,他就是毛泽东。虽然以上轶事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看出,田汉和毛泽东都不是一味地盲抄和滥抄,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抄写。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学家,在其著名短文《论读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述,谈到阅读时他强调: 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谈到抄写的时候,培根则强调:“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从培根的论述中我们对于阅读和抄写的关系至少有以下三点体会。第一、在阅读一篇考研范文的时候,切忌浮躁,这种心态下如果对文章读得似懂非懂,那么就连“诘难读者、尽信书上所言 ”都做不到了,更谈不上 “寻章摘句,哪里还有闲暇去”推敲细思 ”呢?第二、能做到心态平和,再推敲细思,就能看出一篇文章的主题、而后依次是这篇文章的内容表述、框架组织以及修辞手法。第三、看懂了文章的内容,抄写可以对很多细节进行处理,防止因为粗心大意造成的疏漏,如第三人称的时候,动词后面应该加s、名词的单复数问题以及标点符号的漏写。(备注:存心诘难,尽信书上所言,寻章摘句也是以读懂文章为前提的,而培根强烈反对这三种读书方法。)
二、跳背
觉得阅读、抄写比较繁琐怎么办?可以选择跳背。“跳背 ”是笔者对背诵习惯的一种别称,具体到考研写作准备,就是先从熟悉题材背起,然后再背不熟悉的题材。如果阅读、抄写是基本功,那么跳背就是战术和韬略。
首先,考研写作的题材庞杂,考察间隔期也比较长。例如,在经常涉及的广告诚信、环境保护、亲情关爱,到文化交流、子女教育、人生价值、心理健康等话题中,通常不采取连续重考方式,而是采取隔年重考方式。具体到文化交流这个话题,考试时间分别为 2002年考题《民族文化是世界文化》和2010 年考题《文化火锅可口又美味》,间隔期为八年左右。又如环境保护这个话题,考试时间为2000年《商业捕鱼简史》和2011《旅途之余》,间隔期超过十年。而其他题材则穿插其中,
如果逐篇背诵,当然也可以将文章背熟,不过这样思维上会十分跳跃,难以看出类似题材之间的联系,不利于总结归纳。相比之下,采取归纳总结式背诵,则可以先从比较熟悉、难度小的题材背起,然后再处理较生疏、难度较大的题材。
其次,当考生在短时间内集中背诵某个题材时,通常对于这种题材中的常用句子背诵的印象就更深刻一些。当再次碰到其他类似题材的时候,就能快速形成套写,这样背得可以少一些,精练一点儿,虽然背诵量可能有所减少,但是通用度提高了,效率也就提高了。
最后,跳背更加机动灵活,能够提高效率。考生的基础不同,对于题材难易程度的感受也不一样。根据笔者和考生的交流,感觉大家通常碰到文化话题和环保话题时,背诵速度较慢。其中的原因一般包括题材生疏、内容有些专业、带有术语,经常背了不少时间,过一段时间不背再次产生遗忘。相比之下,很多考生对于亲情关爱、励志价值观、教育等话题则比较熟悉,背诵速度较快。这种情况下,考生就可以先背熟悉的题材、再背不熟悉的题材。
《孙子兵法》第五篇《兵势》中有这样一句话,对于考研写作的准备很有启发: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反映在写作考试准备的准备上,就可以阐释为:背诵是正,不背肯定不能应考;跳背是奇,先背哪个题材、再背哪个题材,却是我能决定的。善于灵活背诵,才能背得多,忘得少,所谓“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总之,跳背这种复习方法有点像打仗的时候攻击敌方的阵地,如果地形险要、防守严密、正面攻击受阻、久攻不下。就应采取穿插、迂回、分割的方式,将数量繁多的考研文章分割为若干板块,然后分进合击、避实击虚、一点一点地将蚕食掉。如果一个题材暂时背不下来,也不要着急,可以绕过去,先背难度较小的,然后再绕过来对难度较大的进行重点复习,不在某个题材上一味耗费时间。所谓“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背诵,也要选择一个较为合理,自己觉得合适的背诵次序,所谓“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三、对比
对于某个题材集中复习之后,就能体会出一些用词规律,对其进行系统总结之后,就能将其用于其他类似题材,逐渐学会写作。 例如,以下词组就经常在和励志价值观中使用
1. rest on their glory
2. experience unexpected setbacks经历失败
3. take positive view towards their life
4. responds to new challenges面对挑战
5. seldom become depressed不消沉
6. never yield to pessimism不悲观
7. deal with failure rationally理性面对失败
8. display pioneering spirit
9. achieve spectacular success
如在2004 年考题《终点就是新起点》就可以这样写:The picture
tells us that confident young people should never rest on their glory, instead, they must respond to new challenges. For one thing,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se youngsters never become depressed, nor do they yield to pessimism. For another thing, they are supposed to display pioneering spirit. As a result, it is possible for them to take positive view towards their life, deal with failure rationally and achieve spectacular success. (66 words)
写出的文章内容谈不上精彩,但是比较像考生的临场发挥。它们一般通俗易懂,内容上基本切题、语法拼写错误相对较少。在拼写、语法、标点、切题、流畅性这五个评分标准中基本合格,虽然不算优美、谈不上思想深刻,也能得到令人满意的成绩。
总之,对比归纳的准备方法有优点,如不贪多、写得准、追求通用性、往往能够抓住某个题材的规律,用类似的写法进行套写和仿写。当然这样写作对于考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如考生需要有归纳总结的意识,最为重要的是,考生应该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背诵是最为传统的写作准备方法,但是并不意味着死记硬背。其间还有其他方法进行辅助。希望本文的观点和见解,能够帮助这些考生高效备考,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四、结语
二战中的库尔斯克会战,苏军感觉到德军的进攻企图,德军集结地域进行了炮火覆盖,但是德军计划完备,受到打击之后,略作调整后依然发起进攻。虽然没有达到战役的企图,但是其素质、应变能力之强,依然值得后人借鉴。应变能力可以看出战术素养、心理素质,放在考研就是计划执行力、调整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先不管它提前不提前,按照计划继续复习便是。萨尔浒之战,努尔哈赤不知明军的进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打已知的一路,其战略判定能力、指挥调整能力可见一斑。
正所谓:任他几路来,我自一路去。
(责任编辑:科大科院考研网)